- 2017/1/10 9:50:42
- 类型:原创
- 来源:电脑报
- 报纸编辑:电脑报
- 作者:
按照Intel的处理器路线图,在2017年里普及Kaby Lake架构其实是一个按照Tick-Tock规则例行升级的步骤。实际上,在移动平台上,Kaby Lake的笔记本已经陆续发售,而桌面版的布局虽然要晚一点,但并不会因此对消费者造成什么困扰,毕竟Kaby Lake处理器还可以兼容目前部分100系主板,而200系主板也可以兼容上一代的Skylake处理器,升级过渡方面并不会有什么问题。当然,由此也引发了一部分玩家的不满,他们认为Intel处理器升级幅度太小,用“挤牙膏”来对此进行形容。那么,到底新一代的Kaby Lake和Z270平台表现如何?
Intel已于1月5日在CES 2017上正式发布了Kaby Lake新平台,而且我们也早就收到了采用Kaby Lake-S架构的桌面版Core i7 7700K和Z270主板的正式版,大家正好可以和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。
Kaby Lake架构到底升级了些什么?
采用Kaby Lake架构的酷睿处理器已经是第七代产品,和上一代的Skylake相比,Kaby Lake的制程工艺并没有改变,还是14nm,架构方面也只是在Skylake上进行了一些优化改进。那么,它到底优化了些什么,让它够得上换代的名头呢?
首先,在工艺方面,Kaby Lake虽然也是采用的14nm技术,但相对上一代的工艺来讲,新工艺采用了更高的鳍片和更宽的栅极间距。更高的鳍片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小的驱动电流,同时也就减少了漏电流(表现出来就是处理器的工作温度会降低),更宽的栅极间距虽然降低了晶体管密度,但也降低了生产难度,同时散热效果也会更好。总的来说,优化后的14nm制程工艺能让Kaby Lake的工作频率更容易提升,而同频状态下,功耗与发热也相对Skylake更有优势。此外,Kaby Lake还加入了对第二代Speed Shift技术(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响应速度更快的Speedstep技术)的支持,对于处理器频率的动态调节响应更加迅速,节能效果更明显。在处理器性能提升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,Intel主打提升能效的做法也不失为另一条明路,而和第一代酷睿处理器相比,Kaby Lake的能效比提升幅度已经达到了10倍。
其次,在内置的GPU方面,Kaby Lake虽然和Skylake一样采用了Gen9核芯显卡,但Kaby Lake的GPU大幅改进了媒体引擎,增强了对4K超高分辨率的支持,支持HDCP 2.2和HEVC 10 bit、VP9的硬解码功能。换句话说,使用新核芯显卡播放4K视频会更加省电,这对于桌面平台来说影响不大,但对于移动平台的确是个很实在的改进。
再次,Kaby Lake平台增加了对Optane存储技术的支持(需搭配200系主板),这项技术基于3D Xpoint非易失性存储器介质,融合了新一代的系统内存控制器、接口硬件和软件IP。说简单点,采用3D Xpoint技术的存储设备,会比目前采用NAND技术的固态硬盘快1000倍——当然,按照惯例,这样的存储设备一开始也会是天价。
那么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看实际的Core i7 7700K到底有些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。
小知识:Speed Shift技术是什么?
我们知道,Intel的Speed Step技术可以动态调节处理器的工作频率、电压,这样可以在处理器负载较低的时候降低系统功耗和处理器工作温度,在处理器负载较高的时候全速运转,提供全部的性能。但是,这项技术需要经由操作系统控制,因此响应速度最快也需要30毫秒,节能效果算不上完美。因此,Intel在Skylake上就引入了第一代Speed Shift技术,它可以让处理器直接与电源控制模块沟通,也将所有的电源状态都开放给了操作系统,因此可以实现最快1毫秒的响应时间。目前,在Kaby Lake上采用了第二代Speed Shift技术,响应速度进一步提升,节能效果也得到了提高。
Kaby Lake领军者,细看Core i7 7700K
| Core i7 7700K | Core i7 6700K |
代号 | Kaby Lake | Skylake |
制程 | 14nm | 14nm |
默认频率 | 4.2GHz | 4.0GHz |
Boost频率 | 4.5GHz | 4.2GHz |
总线频率 | 100MHz | 100MHz |
倍频 | 8~45 | 8~42 |
二级缓存 | 256KB×4 | 256KB×4 |
三级缓存 | 8MB | 8MB |
我们手中这款Core i7 7700K已经是正式版,CPU-Z已经可以正常识别,没有ES的字样。从规格来看,Core i7 7700K与Core i7 6700K最显眼的差别就在频率上,Core i7 7700K的默认频率达到了4.2GHz, Boost频率达到4.5GHz,相对Core i7 6700K默认频率4GHz、Boost频率4.2GHz来说优势还是很明显的。除此外,两者在缓存方面的规格没什么不同,核心数量也是4核心8线程的配置,而且由于是带K后缀的型号,两者都没有锁倍频率,主打就是玩超频。
当然,从外观上也能找到一些值得关注的点,比如Core i7 7700K的金属顶盖显得更厚(有LGA2011处理器顶盖的设计风格,只不过没那么宽大罢了),上下各有一部分凸起(这样让它很容易从外观上就与Skylake处理器区隔开来),这样的小改动也应该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,让散热器底部与处理器顶盖更好地接触。
实际上,虽然Core i7 7700K是桌面版Kaby Lake的领军级产品,但我们认为更吸引大众消费者的是采用Kaby Lake架构的主流处理器,也就是第七代Core i5及以下的产品。因此,我们会更关注这款Kaby Lake旗舰处理器的能效比表现,由此也可以对即将大面积上市的主流Kaby Lake处理器实际表现进行预测。
延伸阅读:Intel当年那些大跨步的升级
从最早的8088到现在的Kaby Lake,Intel的处理器已经经历了N多的升级换代,其中当然有一些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升级,现在谈论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故事。
P3到P4,Intel启动频率大杀器
2000年,Intel发布了Netburst架构的第一代P4,一下就将处理器频率从1GHz大关猛地提升了到了1.4GHz以上,让业界哗然。之所以Intel突然就跨这么一大步,也是因为AMD同一时期的Athlon的刺激。不过,Netburst超长流水线架构这条路并不好走,虽然后来有Northwood的改进,但到了Prescott,这个架构的弊端就被完全暴露出来了,高频下极高的功耗和发热让用户诟病。这一时代,给了AMD崛起的机会,让两家的产品在消费者口中可以相提并论。
第一代双核心,奔腾D仓促抢跑
P4架构也被沿用到了Intel于2005年发布的第一代消费级双核心处理器奔腾D上。这一次,Intel又要在双核心大战中抢在AMD前面。在奔腾D之后,AMD也于同年5月发布了Athlon64 X2双核心处理器。但是,奔腾D采用的是两个独立的P4核心,同时也继承了P4架构的优劣之处,高发热、低效率让它相对同期的AMD双核心处理器并没有太多的优势。这一次,Intel似乎确实有点过于急躁了。
酷睿打了翻身仗,霸主之位从此坐定
P4架构到底成功还是失败,我们这里就不要再纠结,至少Intel在这上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。当然,最后65nm奔腾D 900系列和奔腾4 631还是回光返照了一把,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功耗和发热,还将频率提升到了超高的程度。在此之后,Netburst开发团队被解散,新上马的Conroe架构,引领Intel走向了真正的霸主之路,当时采用此架构的Core 2 Duo系列立马就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架构的威力。从此之后,酷睿系列一路高歌,从双核到四核再到十核,坐稳了X86处理器霸主之位,当年那些大跨步的冒险型升级,恐怕也很难再看到了。
报纸客服电话: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:pcw-advice@vip.sin*.c*m 友情链接与合作:987349267(QQ) 广告与活动:675009(QQ) 网站联系信箱:cpcw@cpcwi.com
Copyright © 2006-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